张治中网上纪念馆
张治中出生:1890-10-27
张治中逝世:1969-04-06
张治中籍贯:中国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
张治中简介:张治中:原名本尧,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人,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,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,生于1890年10月27日,故于1969年04月06日,终年78岁。
1932年“一.二八”淞沪抗战时任第五军军长,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,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,因失误导致“11.13长沙大火”事件而被革职。
1945年调任,国民党军事委员会,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,1949年致电,陶峙岳将军,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。
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,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,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“和平将军”。
1924年在第一次,国共合作期间,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三大政策,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。
1939年主政湖南省,提出“廉、正、勇、勤”作为湖南省训,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,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;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,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
1938年,抗日战争,爆发后,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,与共产党展开谈判,保障了国共统一,抗日战线的稳定性。
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,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,其中有小孩23人,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。
1945年重庆谈判,1949年北平谈判,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,1949年9月,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,促成新疆和平解放,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后,张治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,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,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,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。
1925-1926年期间,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、刘震寰叛乱、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,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。
1930年5月编成,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,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,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。
1937年八.一三淞沪抗战中,张治中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,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,粉碎了日军“速战速决”的梦想。
1945年通过谈判,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“伊宁事变”,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。
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时称道:“他太天真了,将来死无葬身之地”。
毛泽东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,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”。
蒋介石“称其为革命叛徒,文白无能丧权辱国”。
邓颖超评价张治中:“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,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”。
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说:“这个人很复杂,又很简单;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”。
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,故后人称其为“和平将军”。
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,桂翁堂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,两处房屋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、三十年代初建筑物,砖木结构、小瓦屋面。
张治中故居,建于1928年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,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“张治中故居”花岗岩匾额。
室内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,张治中将军的生活用品,离故居南约100米,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,1988年6月张治中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张治中网上纪念馆